返回首页

有关恪尽职守的典型事例

来源:www.mbaonao.com  时间:2023-04-01 05:39   点击:263  编辑:admin   手机版

恪尽职守的战地记者

――记人民日报国际部记者吕岩松三十三岁的人民日报社国际部主任记者吕岩松没有想过有一天他

会成为新闻人物。

吕岩松一九九六年五月至二○○○年一月任人民日报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首席记者。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四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狂轰滥炸,吕岩松忠于职守,冒着纷飞的炮火进行战地采访,及时、客观、公正地报道了科索沃危机的最新动态和事实真相,

在五月八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联盟使馆的生死关头,吕岩松是第一个向国内报告我使馆被袭击重大消息的记者,表现出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不畏强暴、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北京时间一九九九年五月八日凌晨五时四十五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发射五枚导弹,袭击我国驻南使馆。住在馆内的吕岩松和妻子赵燕萍还没来得及对第一声爆炸作出反应,屋顶楼板就轰然坍塌,钢筋水泥的巨块从他眼前十几厘米的地方砸了下来。紧接着,第二次爆炸声骤响,使馆顿时浓烟滚滚,火光冲天。

吕岩松从一片黑暗中,搀着妻子摸出大楼。在生死关头,他没有想到带上个人物品,而是本能地抓起照相机、摄影包和海事卫星电话等新闻工具。出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消息通过手机传到人民日报前任驻南记者胡锡进家里。这时,离大使馆遭袭仅仅十五分钟。这条在熊熊烈火中发出的消息,就是中国甚至也是全世界关于这个重大事件的第一个反应。吕岩松的果敢行动,为中央及时了解前方情况,迅速、正确地作出决策,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我国政府应对这一重大事件赢得了宝贵时间。与此同时,吕岩松还立即着手进行现场新闻报道。他第一个详细报道了我使馆被炸事件,第一个发回了确认我三位记者为国捐躯的噩耗,第一个发回烈士的现场遗照,第一个准确报道北约使用了五枚导弹。

面对这一惊世惨剧,不难想象,吕岩松同志在精神上受到了什么样的打击。可他作为使馆内唯一幸存的中国记者,他强忍悲痛,把手中的报道武器和激扬文字,作为射向敌人的投枪,肩负起了一个新闻工作者捍卫和平、怒斥强权的神圣职责。当天上午十二时许,吕岩松向人民日报网络版发回目击馆被袭三位记者遇难的文字消息,当晚,人民日报刊发了他抢的现场消息《北约野蛮轰炸我驻南使馆》和新闻特写《血的见证――中国驻南使馆被炸目击记》和他冒死抢拍的数十张新闻照片中的五张。当天,他还为人民日报国际部主办的《环球

时报》口述了一万多字的新闻稿,以《我亲历中国使馆被炸》为题发表在次日的《环球时报》特刊,这一作品和该报刊发的他关于烈士的回忆文章一起,全方位、多角度、高度准确地详述了事件的全过程,有力地揭露了霸权主义者的凶恶面目。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三位烈士在敌人的轰炸中倒了下去,吕岩松义无反顾地又冲向战场。

接下来,吕岩松同志以惊人的毅力和旺盛的斗志,及时、全面地报道我国政府处理驻南使馆遭北约袭击事件专门小组的活动,写出《异国恸哭诉悲愤》、《最后的诀别》等一篇篇饱含爱国激情的报道,拍摄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新闻照片。他的文字作品,已经汇编成集出版;他的战地摄影,也以《目击暴行》的展名,在北京和全国许多省市展出。它们成为控诉侵略者罪行的铁证,成为教育全国人民的爱国教材,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广大读者的爱国热情。

科索沃战争打响之前,吕岩松就多次深入科索沃腹地,采访冲突双方的武装人员;三月二十四日,北约悍然对南斯拉夫实施空中打击,吕岩松在空袭发生后仅仅两个小时,就克服通讯联络极不畅通等重重困难,发回战地报道,成为次日独家新闻。在战争开始后的四十多天里,他冒着纷飞的炮火,追着导弹划过的痕迹,一次次地深入战争现场。

吕岩松以他的出色表现获得了极高的荣誉。他先后被人民日报编委会记大功表彰一次,被中宣部、人事部授予“优秀新闻工作者”荣誉称号,被评为第十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被北京市授予“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奖”。对这些,他看得很重,因为这是党和人民所给予的;但他又看得很淡,因为这让他想到了牺牲的战友,想到了使他的报道顺利见报的报社其他同志。他真诚而深情地说:“有的同志已经牺牲在南斯拉夫这块土地上,而我们还好好地活着,我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要说荣誉,所有的荣誉都应该给邵云环、许杏虎、朱颖他们;要说奖励,所有的奖励也都属于他们!”当他获得人民日报社两万元奖金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全部捐给了烈士家属,却一次次地要求大家封锁消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