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三足瓮名称的由来

来源:www.mbaonao.com  时间:2023-02-14 11:43   点击:145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三足瓮名称的由来

陶制盛器,小口大腹。

三足瓮,是指有三个支点即三腿。

三足瓮图(夏代)

二、“缶”与“甄”在古代是同一种乐器的不同称谓吗?

缶”亦作“缻”,按《说文解字》解释:“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鼔之以节歌。”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击缶。

一种陶制乐器

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一首气势恢弘的“击缶而歌”,带着华夏礼乐的传承,带着炎黄子孙百年的梦想和期盼,奏响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序曲。尽管奥运会开幕式上出现的缶造型并非来源于真正的乐器缶(源于曾侯乙铜鉴缶,实为食物器皿),但是我国古代确实存在有缶这样一种陶制的乐器。 如李斯《谏逐客令》有“击瓮叩缶,弹筝博髀”句。其义为,秦国饮宴时,贵族士大夫们往往在喝到半醉时,以击瓦缶、拍大腿来打拍子而歌。所以,“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为说明秦人音乐古朴,没有中原音乐先进。 著名的“击缶”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从中可以看出秦人不善器乐,难为高雅正统之声,只会击缶为娱。 “缶”字还是汉字中的偏旁部首,代表陶质器皿。汉字的“磬”,也是一种打击乐器。 再说缶这种乐器。缶原本是古代一种陶器,类似瓦罐,形状很像一个小缸或钵。是古代盛水或酒的器皿。圆腹,有盖,肩上有环耳;也有方形的。盛行于春秋战国。器身铭文称为“缶”的,有春秋时期的“栾书缶”和安徽寿县、湖北宜城出土的蔡侯缶。这种酒器能够成为乐器是由于人们在盛大的宴会中,喝到兴致处便一边敲打着盛满酒的酒器,一边大声吟唱,颇像现代的卡拉OK,所以缶就演化成为土类乐器中的一种,另一种就是埙。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给乐器分类,读过《三字经》的人都应该知道“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合称八音。说的是制作乐器的材质。按照这个划分,缶、埙是土类乐器。 鎏金铜缶(上海博物馆)

最原始的陶“缶”由于易碎,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完整的了,保存较多的都是青铜“缶”。如,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的一件鎏金铜缶,就是个大肚罐子。 贰用缶。——《易·坎》 以二缶钟惑。——《庄子·天地》。按,钟聚也。 有孚盈缶。——《易·比》。郑注:“汲器。” 坎其击缶。——《诗·陈风·宛丘》 击瓮叩缶。——《史记·李斯传》 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礼记·礼器》

三、以前听过一种乐器叫《埙》,

就是这个字,念xun,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相传埙起源于一种叫做石流星的狩猎工具。古时候,人们常常用绳子系上一个石球或者泥球,投出去击打鸟兽。有的球体中间是空的,抡起来一兜风能发出声音。后来人们觉得挺好玩,就拿来吹,于是这种石流星就慢慢地演变成了埙。

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埙上端有吹口,底部呈平面,侧壁开有音孔。最早的埙只有一个音孔,后来逐渐发展为多孔,一直到公元前三世纪末期才出现六音孔埙。

九孔陶埙的面世,标志着中国古埙重新获得了生机。不久之后,陈重教授的另一位学生、湖北省歌舞团的赵良山,用红木研制出十孔埙,解决了埙难以吹奏高音的缺陷。

四、缶是什么 击缶是如何演奏的

“缶”音FOU(否),这个字恐怕很多人看着眼生了。但这次奥运开幕式上,这个古老的家伙大放异彩,着实是把老外震慑了一把。

缸、罐、钵、罂,这几个字大家看着熟悉吧?熟悉不熟悉都无所谓,这都是古代的容器,其中缸、罐现在仍然都在用。我姥姥当年积酸菜用的大缸,重十万八千斤,号如意…………打住,有点走偏了。话说回来,大家应该都注意到了,这几个字的偏旁,都是“缶”,根据汉字的特点,大家就应该能明白,缶就是过去陶制的器皿,以此演化出来的陶制器物,大多有个“缶”边。

那缶是怎么成为乐器的呢?其实这个也是个顺理成章的事情。几千年前的人类生产力低下,技术水平落后,等到吃饱喝足后,保不齐也喜欢吼两嗓子开开心。这时,用来盛东西的坛坛罐罐就可以做卡拉OK伴唱机使用,顺手得很,拿小棍子一敲就有声,当钢琴用肯定没戏,但打个拍子找个节奏却还是绰绰有余。曾经有首歌的歌词就是:“手拿碟儿敲起来,小曲儿好唱口难开”。这都是20世纪的歌曲了,可见唱歌时随手拿个什么东西打打拍子也是很常见的。于是,缶在作为容器之外,也就慢慢有了乐器的功能。顺便说一句,其实不少乐器的起源都是原来的生活生产用具。比如鼓,其起源就与原始人鞣制皮革有关——制皮时会把皮子绷在一个框子上,这就可以看做是一个很原始的鼓。笛、箫等吹奏乐器,与原始人打猎时使用的哨子也有关系。

我国古人很早就开始给乐器分类,读过三字经的应该都知道“金、石、土、革、丝、竹、匏、木”合称八音。没错,古人就是以乐器主要发声部分的制作材料来给乐器分类。缶,因为是由土烧制而成,也就是土类乐器。很显然,这种分类方法是很原始的,放在现在已经非常不适用了。比如钢琴应该算是哪类?但在当时,这种分类方法还是有其实际意义的。

在历史上,关于缶的记载并不是非常多,其中最有名的一次是《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的。秦赵两国在渑池相会,秦王仗着实力强,又借着点酒劲,开始欺负赵王,让赵王给弹段曲子听,并且让史官记录下来:秦王想要娱乐娱乐,命令赵王弹曲。蔺相如为了国家尊严,毫不让步,拿了个缶就跑上来,让秦王击缶。秦王自重身份不肯击缶,于是蔺相如就拿出一副恐怖分子的面孔吓唬秦王:小子,今天这个瓦盆你敲也得敲,不敲也得敲,不然今天咱俩就好好撕巴撕巴抻练抻练。秦王的卫士想动手把蔺相如拿下,但都被蔺相如一瞪眼吓堆了。秦王没办法,只好忍受着巨大的侮辱,敲了一下这个缶,于是蔺相如也命令史官记下:赵王想要娱乐娱乐,命令秦王敲瓦盆。【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

从上面的这个记载就可以看出,其实缶并不是很高雅的乐器,恰恰相反,它是比较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就提到:“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可见,在秦始皇那个年代,秦国风俗上已经认为击瓮叩缶俗气了些,上不得台面——不得不提的就是,当时筝也是很俗气的东西,也是被淘汰的对象。

这次开幕式上,张艺谋肯定不能拿出2008个瓦罐敲一番,那还不得一地碗碴子扎脚啊!再说中国国力强大如此,一人捧一个瓦罐敲怎么看怎么像丐帮莲花落,这不是找丢人吗?老张看来有些智囊,他用的还是缶,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瓦缶,而是以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为原型,重新设计了一个现代声光电俱全的“高科技缶”,打起来也是鼓声阵阵,而不是瓦罐应该有的叮里当啷。

开幕式上的高科技缶】

所以,若要是认认真真论起来的话,这个缶的运用不是那么贴切——它本身并不是个格调很高的东西,颇有点狗肉上不了席的感觉。不过从现场效果来看,集合了声光电高科技的缶阵,效果是很出彩的。尤其是以缶面灯光打出数字倒计时,有些神来之笔的味道。所以,我觉得大家大可不必吹毛求疵,知道缶是个瓦罐,就说开幕式是一帮叫花子献宝——还真有不少人开始这么说了。只要这个东西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就足够了。

(有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