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很多人说旗袍是中华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征,你认为呢?

来源:www.mbaonao.com  时间:2023-05-30 23:42   点击:211  编辑:admin   手机版

很多人说旗袍是中华文化不可替代的象征,你认为呢?

有人就要问了,遥想民国时期,摩登一点的女子几乎人人都穿旗袍,那么,那些旗袍如今还有没有呢?

服饰不容易保留,时光荏苒,数十年后,当年的旗袍的确已很少保存下来了。

可是南京民俗收藏家高松先生就藏有数十件珍贵的民国旗袍,不仅如此,高松还收藏数个民国女子用过的小拎包。旗袍和拎包搭配在一起,讲述着发生在古城南京里的一幕幕“花样年华”。

 

好旗袍相当于“普拉达”

高松将自己收藏的旗袍称为“奶奶们的青春记忆”,的确如此,旗袍似乎专属于那个年代,只要不是社会最底层的女子,每个女人都至少有一件旗袍。

 “对于中上层女子来说,旗袍的式样和款式,更是一种身份的标志!”高松说,民国时期人们几乎没有商标意识,市面上没有什么名牌、奢侈品牌的服装,做工精美考究、出自著名裁缝之手的旗袍就相当于当时的“普拉达”、“范思哲”、“迪奥”。

 

 由于收藏旗袍,高松对于旗袍的历史也做过深入的研究。他说,提起旗袍,人们会想到老上海、老香港,想到张爱玲和苏青,想到《花样年华》和《色戒》,却很少会想到南京――这个民国时期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

其实,南京地区的旗袍,历史渊源极为深厚。1929年,国民政府就是在南京颁布文件,将旗袍确定为国家的一种重要礼服。

 南京旗袍风格端庄大方

“我收藏的旗袍,都是从南京本地收来的,通过仔细研究,我发现南京本地旗袍也有自己的特色!”高松这样说。

 高松给我们看了一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南京老照片,那个岁月,南京街头――太平路、新街口、夫子庙的女子,几乎人人身着旗袍,衬托出迷人的曲线,透露出隐隐的性感。

而长期生活在南京的宋美龄、沈慧莲、蒋碧微等民国著名女子们,她们在公共场合也往往以旗袍示人。高松说,这些民国名媛身着的,也多为在南京本地定制的旗袍。

高松所说的“南京本地旗袍风格”,可以诠释为端庄、大方、得体,“这与当时南京作为首都的社会风气和时尚风向有关,西洋的文化虽然对南京有浸染,但却不像上海滩那样‘欧风劲吹’。

因此,欧美女装的潮流不太容易在南京本地旗袍的设计和制作中体现出来,体现得最多的反而是浓浓的民族风味!”高松说。

 太艳丽的旗袍其实不多

不过,细细品鉴,高松收藏的旗袍中依然有不容易看见的时尚元素,“你看,这些旗袍摆在这里,似乎很平常,但只要上了窈窕女子的身体,便能够通过领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长、开衩的高矮,来展现女人的曼妙曲线。”

高松说,南京留存至今的旗袍虽然不多,但依然可以分为多种款式,比如,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等等。

我觉得也是的,每次穿着这样的旗袍就是让人觉得你很中国,很有自己的魅力。所以旗袍就是不一样的,很特别的。

是真的,因为这个旗袍也是中国一段历史发展的证明,证明了中国的一些历史文化以及过去那个时代的审美。

我认同这个观点,旗袍也算是我国代表性的服装之一,传承下来的文化是不可替代的

这款皮草里面穿高领的衣服好还是没有领子的那种好?

看模特穿是没有领子的好看,你也可以自己配个丝巾的。试一下好看不好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